2025年红木文化的回归,还有需要多久?2025年

“存金不如存木、炒股不如炒木”,有人用养老钱囤家具,有人用买房子的钱囤原木……面对中国的“红木热”,非法采伐和木材走私造成的金钱刺激都带来严重的治理挑战。红木市场如过山车的动荡始于2025年,当时国内红木家具的价格开始被快速拉升,各种关于红木稀缺性、收藏价值的说法充斥市场,从2025年至2025年,部分红木价格在短短两年内上涨近10倍。
中国的建筑与家具史几乎是一部木文化的历史。作为最容易获得、最容易加工、与人性最为贴近的自然材料,木材从古至今就是中国人构建诗意栖息家园的不二选择,可以说中国人的实木情结是与生俱来的。隋唐以来,随着垂足而坐逐渐普及,人们的生活重心提高,室内家具得以长足发展。明嘉靖以前,中国古典家具大多是漆木家具,其胎骨主要是楠木和杉木,没有细木家具,也就是今天所谓的硬木家具、红木家具。到了明代万历年间,随着海外硬木的流入才在江南富豪与文人间开始了硬木家具的制造和流行,并最终成就了中国家具历史的最高峰。
中国的红木家具收藏热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萌芽,当时只是一些有识之士的小范围购买,一套红木家具两三千块钱。到了90年代,一些文化界和演艺界人士开始关注红木家具,市场上出现了红木家具消费热潮,使红木家具开始涨价,随之出现了以投资为目的的红木家具购买热,每年增值10-30%。到了21世纪,古董家具的稀缺结合投资市场的急切需求,促使很多人开始炒新家具。古董收藏界的“唯材质论”在此依然适用,这些新作、乃至臆造的仿古家具也尽可能使用名贵的木材,继黄花梨、紫檀的商业灭绝之后,大红酸枝又被定义成“被严重低估”的品种,进而坐上了最具投资价值的“宝座”,33种红木国标的制定为这场追逐游戏设定了更多的猎物。
物以稀为贵,这一点在红木家具上的体现从古至今尤为一致。以小叶紫檀为例,此木在明代为皇家所重视,开始大规模采伐。到明末,南洋各地的优质紫檀就已经基本采伐殆尽,这些珍贵木材制成的家具从而成为皇族贵胄显示富贵的标志。据史料记载,清代也曾派人到南洋寻找紫檀木材但大多粗不盈握,曲节不直,根本无法使用。之后,其地位更被抬高,成为皇家专用。至清代中叶以后,红木家具已是相当流行的高档家具,几乎成为许多家庭体现财富的象征。尽管在“文革”时期,很多明清家具被当成“四旧”销毁,或者在“全民大炼钢”的浪潮中灰飞烟灭,但红木家具身上的尊贵烙印却从未磨灭。
推荐阅读:
- 上一篇:2025年第七届苏州家具展明日盛大启幕2025年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