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红木市场鉴定乱象多?2025年

近段时间,国内持续爆出涉及千万元的红木家具真假纷争案,折射出假冒乱象不曾收敛的现状。据调查,“购买的红木家具是否货真价实”是消费者首要关心的问题。但由于红木家具鉴赏学问深厚,一般的消费者很难掌握,因此科学的鉴定更显重要。
1.以假乱真不胜防――网络知识不全可靠
今年10月,家具商人叶先生看中了一批声称是小叶紫檀(学名降香紫檀)的原料。据卖家说,原料伐自印度,报价70万元/吨。叶先生为了保险起见,提出送检。科研人员通过比照样本的横切面和弦切面,确定该木料并非名贵的小叶紫檀,而是产自非洲、不属于《红木》国标的血檀(学名染料紫檀)。
事实上,在送检之前,叶先生也做了一些功课,包括上网查询,以及请行内人士鉴定,这也是很多红木发烧友的做法。记者询问了多位行业内专家,专家均表示这样做并不完全可靠。比如说,国内有些专家一度认为产自马达加斯加的卢氏黑黄檀便是故宫家具用料,即“海岛性檀香紫檀”,在互联网上大肆宣传,引发市场波动,直到该国政府向中国林业部门提交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的报告,说明岛上不产檀香紫檀,才纠正了这一认识误区。此外,还发现有一些非专业人士,从网上粘贴复制所谓的资料,出版成册,书中错漏百出,给人造成误导。互联网上,木种学名、俗名、常用名张冠李戴、一名多用也非常多见,一些所谓的“红木鉴定办法”,已有不少被学界用严谨的科学实验否定了,却依然被转载。
2.偷换概念没商量――学问不精难提防
假冒的红木,可不是非红木冒充红木那么简单。同类不同种的红木,价格也是千差万别,这也给不法商贩带来可乘之机。
今年7月,市民邝先生买了一套红木家具,只因商家一句“用材是市面上价值仅次于小叶紫檀的红酸枝”。但买后检验的结果令他失望:“是红酸枝没错,但属于不太好的料子。”原来,红酸枝木类还分7个种,他高价买到的,其实是价格比较便宜的奥氏黄檀,而非最贵的巴里黄檀,两者价格可相差数倍以上。
推荐阅读:
- 上一篇:2025年11月24―30日,中国红木价格指数周评2025年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