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北涞水:“京作”红木家具产区振翅欲飞2025年

时下,有着“北方红木雕刻之乡”美名的河北省涞水县正致力于传统家具文化及产业的复兴。作为“京作”家具的重要发祥地和产区之一,相较于全国其他红木产业基地,涞水有哪些优势?涞水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又有哪些?要进一步发展当地的红木产业,涞水还有多远的路要走?不久前,在中国家具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红木家具精品品鉴会”期间,涞水县县长于舒心、县委副书记陈河带队来京参会,在与企业家座谈时给出了答案。
涞水的优势:根基深厚 人才辈出
涞水作为京作家具的重要发祥地和传承地,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首先,涞水有着深厚的京作宫廷家具文化底蕴。据于舒心县长介绍,早在清代康熙年间,宫廷成立造办处,从全国各地选拔能工巧匠时,涞水人就被征召入京,如东文山乡上车亭村的王继贵、石亭镇板城村的刘仲春等。由于技术过硬,涞水工匠深得皇帝认可,他们的俸银一度高于当时的七品县令。后来,这些工匠把在宫廷造办处练就的出色技艺传授给下一代涞水人,京作宫廷技艺得以在涞水县代代传承下来。
涞水企业参展的鹿角椅荣获精品奖
其次,涞水曾是国家红木制品外贸出口制作基地。于县长告诉我们,新中国成立后,涞水工匠们进一步将来自宫廷造办处的技艺发扬光大,多次为外商制作宝座、屏风、多宝格等宫廷款式红木家具,并参与了故宫太和殿、乾清宫等处所用雕云龙纹宫廷家具重器的制作与修复。许多收藏家看到涞水人制作的家具后,都以为是从故宫借出来的原物。
第三,涞水始终坚持手工雕刻。涞水人最可贵的精神之一,就是他们始终坚持传统的手工雕刻等技艺,把祖辈传承下来的工艺视为京作灵魂。清朝衰败后,供职宫廷造办处的涞水艺匠逐渐流散到民间,不少人到故宫,颐和园等地从事木器、玉器、铜器制作。新中国成立后,几位老师傅先后返乡,在家乡做起了红木雕刻,带徒授艺。从小件工艺品起步,如玉雕,百宝镶嵌和珐琅镶嵌等,慢慢地开始做大件家具,特别是仿宫廷的屏风、宝座、大柜等,工艺精湛,独具特色。

推荐阅读:
- 上一篇:2025年红木市场去库存压力大业内持观望态度2025年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