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民间博物馆街:让传统文化形成记忆2025年

在京城,收藏文玩古董的不少,朝阳区高碑店村却是绝无仅有――土生土长的村里人,腾出宅基地,请来大藏家,几年间竟然办起12家民俗博物馆,形成博物馆一条街。进村走上一遭,就能将老北京人稀罕的鼻烟壶、手炉、紫檀木雕珍品全看齐了。
都说“盛世藏宝在民间”,高碑店村的博物馆街的确让人大开眼界。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街中心的“琦檀宇”艺术博物馆,还没进门,就听见进进出出的游客不断的“啧啧”称赞声。推门而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只巨型金丝楠木宫灯,两侧各有一个慈禧太后曾经使用过的衣柜,地上铺的全是金丝楠木地板。“两层楼大概有紫檀和黄花梨家具、摆件1000多件,最贵的一件就价值上千万元。”据馆长张钟达介绍,他玩古典家具已有30多年,藏品都是珍稀木材,2025年来到高碑店盖起了博物馆,地是由村里出的。带记者楼上楼下参观了一圈,张钟达详细地说着每件心爱之物的故事,“对于收藏家来说,每件藏品有人欣赏、有人分享是最快乐的事。”
在高碑店办博物馆的,多数是像张钟达这样的民间藏家,藏品以京味文物为主。手炉博物馆由一对退休夫妇创办,最古老的藏品可追溯到汉朝,即便历经千年,仍然工艺精湛,图案纹饰考究;鼻烟壶博物馆内,各种玛瑙、水晶、玉器制成的鼻烟壶琳琅满目,山水、飞鸟、花草个个儿栩栩如生;科举匾额博物馆是中国首个以科举匾额为主题的博物馆,内有匾额600余块,“镇馆之宝”当属一扇雕琢祥云瑞兽的元代汉白玉石雕牌坊“科举门”。
此外,还有奇石博物馆、佛教文化博物馆等,12家民俗博物馆,每一家都个性鲜明地带着传统文化的印迹。
与“国”字号大博物馆不同,这些民间博物馆虽然藏品价值不菲,但都能放下身价,让参观者近距离欣赏、拍照、接触。匾额博物馆的馆长姚远利更是乐于亲自当解说员,常常能看到他认真地给小学生们讲解“协辅文教”、“代起儒风”这些匾额的涵义,“600多块匾额,每一块都有一段励志的故事。”姚远利说,“我的博物馆又名‘励志堂’,就是希望通过展出,让大家真正了解科举文化的意义。”

推荐阅读:
- 上一篇:2025年寸檀寸金的紫檀博物馆2025年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