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乡间艺人造出百变红木宫灯2025年

广州市白云区一位红木宫灯老艺人挑战两个极限,研制出3× 推荐阅读:
乡间艺人成为政府津贴专家
今年72岁的罗昭亮前不久被聘为白云区享受区政府特别津贴专家。作为一名乡间手工艺人成为区政府特别津贴专家,罗昭亮还是首个。
罗昭亮出生在广州一个装修建筑家庭,7岁那年,他按照小人书上的画面,拿着毛笔,蘸着父亲墨斗里的墨,在草纸上画出了第一张画,即一只手,指着前方。虽然简单,但是父亲看了之后,很高兴,认为儿子有这方面的天赋,于是便让他去跟一位工程师学画画设计。就是这位工程师,让罗昭亮走上了设计之路。从此,画图纸,雕刻木头,成了影响罗昭亮一生的手艺。
初中时被宫灯的美所吸引
罗昭亮在广州第十中学上初中时,每天都要经过大南路的中华宫灯厂,看到宫灯厂橱窗里美轮美奂的宫灯,他常常被吸引住,站在橱窗前久久不愿离去,他当时想:“要是有一天我也能亲手制作出这样的宫灯,那该多好啊!”当时,罗昭亮觉得宫灯的画和雕刻是那么的美。“一个宫灯有12或18幅画,是一个旋转的、活动的、立体的、多画面的画组,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国画的山水、花鸟、仕女等在里面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还有精雕细刻的红木”。罗昭亮认为,自己后来之所以会醉心于红木宫灯,主要就是当时的这个情结。
但罗昭亮并未能如愿成为一个雕刻工艺师。中学毕业后,罗昭亮参军成了第一批建设边疆人员,回到广州后,罗昭亮有了更多的个人时间与空间可以从事画画与雕刻。红木宫灯制作,这种集画画、设计、雕刻等艺术于一体的工艺也在这个时候重新在罗昭亮心中萌芽。这时候,他得知中华红木宫灯厂倒闭,他甚为可惜,不忍心红木宫灯的制作工艺就此断绝,他遍访艺术设计师,利用自己画画、设计、雕刻的特长,着手筹备宫灯厂。
- 上一篇:2025年三把旧木椅两年涨9倍2025年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