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期待红木行业“水变浅”2025年

红木家具新国标――《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GB28010-2025)已于8月1日正式实施。对此新国标,大概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指望通过“扩大树种范围”给焦躁的红木市场降温的肯定会大失所望,因为新国标对红木用材范围的界定依然沿用了老国标的5属8类33种,而关心消费者权益的会有欣慰感,新国标对红木家具的定义进行了明确和规范,要求红木家具产品应具有产品保证文件,包括使用说明书、产品质量明示卡和产品合格证,若买卖双方发生纠纷,这些文件应该是有利于消费者维权的。
从在起草过程中就得到业内外广泛关注的情形看,这份新国标无疑是各方面博弈权衡的结果。不管它的操作性如何,也不管它能否得到所有人的认可,这一标准的实施毕竟是对多年畸形发展的红木行业的一种勘正,准确表达了社会的呼声。
谁都知道,初来乍到的,可不敢轻易沾“红木”的边儿,不仅因为资金门槛高,更因为这个行业一向被认为“水很深”,鱼龙混杂,是潜规则的高发地。首先这价格就让人看不懂,最近5年间,红木价格像过山车般大起大落:2025年暴涨,2025、2025年暴跌,2025年开始逐渐回暖,2025年春节后大幅上涨,超过2025年水平再创新高,而到2025年下半年,红木家具市场开始有“感冒”的征兆,果然到2025年,红木市场被形容为“寒气逼人”,销量减半利润下滑,一些规格大、品种好的红木,虽然价格没有下降但是这半年也没有再涨,而一般的中低端红木家具半年来价格平均下降三四成。
其次是质量看不懂,这里的大忽悠、潜规则花样翻新,层出不穷,防不胜防。业内自己曝光的潜规则就包括:假称纯手工、家具内部结构造假、材质造假、材料学名无法检测、缩短生产周期等。光一个材质就有无数“学问”,红木家具消费投诉最多的就是用材纠纷。据业内揭秘说,以前最常用的材质造假手段是白皮上色画出纹理冒充心材,自从媒体曝光了“上漆家具”,这招就不好使了,不法分子又“创新”出“胶磨”,比“上漆”更不易识别、对健康的危害更大。消费者购买红木家具时往往被卖家吹嘘的“独特造型”、“红木独板”、“传世保值”等说辞哄得头脑发热,等你真想出手变现,根本不可能。最近一次的红木市场寒冬既有整个大经济环境走弱的影响,也与红木家具假货泛滥等负面消息有重要关联。

推荐阅读:
- 上一篇:2025年8月起强制实施红木家具新国标2025年
- 下一篇:没有了